电 话:18937133779
网 址:https://www.zboao.com
邮 箱:zboao@qq.com
教师成长档案的内容设置
(一)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师的大致情况,也可以预测教师将来专业成长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必须包括:所学专业,最后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相应聘书,教育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从教年限,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和喜好等.
(二)个人成长系列.
有专业成长系列,教育教学技能成长系列,个性化发展系列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2,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奖励证书复印件;3,发表的教科研文章复印件;4,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究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5,反映个人教育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6,反映个人教学水平(专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7,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记录;8,教师专业学习,培训作业及考试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9,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10,教学对象学习和活动情况;11,学校规定的其他必须收录的资料;12,教师个性化发展记录.
(三)评价系列.
1,阶段性自我评价;2,阶段性教育对象评价;3,阶段性家长评价;4,阶段性同行评价;5,教育教学情况评价记录.
找学校,找老师,找教育局。总有一个部门可以帮你找回密码的,只要你有身份证或者其他的有效证件能证明这个档案属于你就可以。
会。根据规定,2022年新任教师培训成绩,记入教师教育个人成长档案,录入省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培训合格后签约,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及普通话测试达标是申请教师资格、转正定级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李银元,男,昔阳县大寨镇南冶头村人,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晋中师专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昔阳中学任教。多次被评为昔阳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荣立“一等功”。1990年被评为晋中地区“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晋中地区“教学能手”,199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曾连续担任班主任15年,先后任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团委副书记、教导处副主任、主任,1999年8月任教学副校长,2007年5月任校长。
李银元,昔阳县人,现任昔阳中学校长。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在昔阳中学任教以来,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历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多次被评为昔阳县“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两次荣立“一等功”,曾获得晋中市“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校长的工作就是服务”是李银元同志的人生信条。2007年以来任校长的两年间,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投到了学校工作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多方筹资1700多万元改造了学校餐厅、装备了高配制的64座学生微机室,重建了250米跑道的全塑胶操场,兴建了教学实验综合楼,为学校成为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地校创造了必备的办学条件;他经常早出晚归,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为学校的发展捧献出了满腔的忠诚和智慧。
他待人谦逊、诚实、热心,他的长者风范和优秀品德受到了大家一致的敬重。在个人利益上,他从来都是优先考虑教职工,每当评模选优时,他总是把名额让给其他的教师;分配房子时,按条件他应该住最好的,但他却选择了条件最差的。在与人交往上,他是个细心人、热心人,教职工家里有困难,无论是子女上学,还是配偶就业,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予解决;教职工家里有事情,他再忙也要过去坐一坐,见缝插针做点事;同事、邻里家里有了病人,需要就医疗养,他都尽自己所能,到处奔波,联系医生,办理手续。在教师业务培训、津贴发放上也是竭尽全力,仅2009年学校就先后派出30 批教师外出考察培训;为激励班级管理工作,他调整了教师岗位津贴,给每位班主任增加了100元津贴。在他的带领下,昔阳中学跨入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成为享誉晋中、名扬三晋的名校。
承大寨式精神 创服务型校园——山西省昔阳中学校长李银元访谈录
前言:昔阳中学,作为一所三晋名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在五十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中,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与剧变。从文革前在当地享有“三低出一高”的美誉,到文革后跌入低谷,再到连续十八年晋中市同类学校中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昔中人尽管历尽千难万阻却始终自强不息。新时期,以李银元校长为核心的昔中人,秉承历史的厚重,开拓创新,以“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铸就一种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打造一个培养人才的质量品牌”为办学目标,以树立学校服务意识为己任,在以张世英、田密棠、程根棠为代表的老校长共同耕耘过的这块教育热土上,继续演绎着昔阳中学亘古不变的昔中精神,描绘着更为绚烂的今天和明天。
问:几天来,通过在学校与老师、学生零距离接触,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体现在老师身上对于教学的专注精神,体现在学生身上对于学习的专注精神,让我为之震撼。不禁,我的内心有一个解读,昔阳中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连续18年晋中市同类学校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名,这种专注精神是关键原因,不知您认为这种说法可否?
李银元:是的,专注精神,也就是大寨精神的传承。
昔阳中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谓一波三折。在总结校史的过程中,我们赫然发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一种大寨精神一直在支撑着我们这所历尽变革的学校。
昔阳自古以来有山川秀丽、地杰人灵之美誉,古有乐平八景、状元之乡之称;今有虎头风光、大寨精神、摇篮圣地之赞誉。昔阳中学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教学成绩一直斐然。在晋中教育界,我们享有这样一种社会评价——“三低出一高”,即“领导水平低、教师学历低、学生起点低,但教学质量高”;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到1984年这段时间,学校曾取得历史上最好的成绩;然而,到了1985、1986年的时候,由于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部分骨干教师离校返乡,部分年老体弱教师离岗退休,在加之以当时领导力量严重不足,管理难免出现疏露。1986年学校教学质量滑到了低谷,应届只考上了9个。于是,县里面就把学校的领导班子做了大范围调整。这时,昔阳中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位校长——张世英。可以说,他对昔阳中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学校的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其贡献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整顿上,提出了“整顿中求生存,改革中求发展,管理中求质量”的治校构想,规划出了当时昔阳中学的三年奋斗目标,响亮地喊出了“奋战三年,走出东山,打入平川”的奋斗口号。张校长意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为教师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从本质上激发他们的干劲。于是,他从管理上想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是着手从教师考核制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保证三年规划如期实现,他还制定了公开招聘,登台试讲,试用一年,决定去留的教师人事制度。由此,教师队伍被激活了,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没有一个教师不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都铆足了劲实干、大干。在这种情况下,昔阳中学的发展起步啦。1987年,学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高考总共录取了80多个;1988年40多个;1989年90多个。实际上,从1989年开始学校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到了1990年,高考录取数达到了149个,以后就接连突破200、300、400关口,2005年突破500。直到2007年,学校实现了连续十八年蝉联晋中市同类学校高考达线率和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第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张校长能这样做,是非常有魄力的,他对教育专注的精神也一直延续并影响着现在的昔中人。
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教师的专注精神使学校走出了低谷。就目前来讲,除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之外,那么你们应该以什么为发展方向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呢?
李银元: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得到发展。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要求,但是我认为教师的发展必须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昔阳中学走到今天,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原动力。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特色展示、高考再次突破五百大关、领导班子调整并平稳过渡为标志,昔阳中学已经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民主科学管理等各项教育指标的新跨越,这也就是教师的发展方向,参与学校的发展进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教育形式,将“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铸就一种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打造一个培养人才的质量品牌”确立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问:正如您所讲,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用什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相关技能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呢?学校为此有何保障措施?
李银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引领,意识决定行为。领导班子要深入课堂听课,之后给教师评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对老师们说:教学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第二个就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三个就是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所以,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老师们必须强调两方面的意识:教学意识和学科意识。所谓教学意识主要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明确教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常讲,道理是学生悟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技能技巧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交给他的;知识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教师的教只能起到一个示范、引导作用。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谓学科意识,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造诣。比如说“力和力的分解”是贯穿高中物理的关键和基础,是一个很好的物理思想的体现。但是作为老师来讲,你必须对此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如果你理解的程度深,你就可以很好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不可能很好理解。
说到保障措施,就是学校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学校一直注重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2005年,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运用为示范项目,同年也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示范高中”,成为全省首批九所示范高中之一。两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期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引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步入“高速公路”的轨道。所谓“高速公路”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主要是指搭建一个具备完整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的校园网络,我们着力从“车、路、货、驾驶员、交通规则”五个具体的环节性工作来实现。
一是要有车,就是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目前,我们实现了教师人人有电脑,班班教室多媒体的建设目标。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为用而建”的原则,比如,在教室终端设备的选用上,我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一开始,我们试建了两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液晶投影,后来发现这两个班的多媒体课堂使用率很低。调查过后,我发现原因是液晶投影的操作规范性要求高,容易损坏,使用不方便,教师嫌麻烦、怕损坏而不愿使用。结合校内实际,我们又外出考察论证,最后选用了教育背投电视、实物展台和微机等组合而成的教室多媒体设备。这套设备操作起来就比较简单了,课堂教学的使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要有路,就是网络化的系统平台建设。为保证校园网络的方便快捷、安全稳定、内外畅通、资源共享,我们一是建立了教师文件服务器,为每位教师开设服务器空间,教师可将下载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二是为各学科建立独立的文件服务器,并帮助学科组建立各自的学科网站,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然后上传到学科组的文件服务器、资源库服务器上,供本学科全体教师的使用,实现内外网结合、资源共享。三是建立VOD点播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师生音视频点播、英语听力训练实现数字化点播提供了系统支持。目前,学校的管理平台还建成了研究性学习网站以及政教处、学生会、教导处日常管理网站,开发了教学成绩管理系统、教师业务自评系统、电教教材管理系统、学生德育工作系统、校园之声自控系统等,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电子化、网络化。
三是要有货,就是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建设。我校的资源库建设有四种渠道:一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随时购买大量的系统软件和教学资源,大到全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小到仿真理化生实验室、几何画板、题库制作系统、课件制作软件等,共有四大类八千余种。二是接通因特网,为教育教学提供有选择余地的信息资源。三是通过电教教材的征订购进大量的教学音像资料及软件。四是教师下载或自制教育教学音像资料及课件,并实现数字存储。
四是要有驾驶员,就是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2001年,学校确立了“分层培养,全面提高”的培训思路。并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上网学习、电子备课、微机教学等途径,使90%以上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电脑的操作和常用软件的应用;通过组织示范课教学,展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效益,激发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和需求。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至今,我们依托日趋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采用“学用互动”的方式,以用促学,以学促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针对教育教学需要和教师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自编培训教材,利用星期四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和星期日休息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操作培训。培训内容都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急于知道想要掌握的东西,所以,教师愿学、想用。愿学促成了想用,想用促进了愿学,学与用的互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使课堂教学从手段到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变。
五是要有交通规则。就是靠政策导向,用成果激励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我们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管理的引领作用、榜样示范的带动作用、合作开发的群体优势、校本研训的团队作用、课题研究的促进作用等环节规范教师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方式和方法。
问:我们了解到,最近几年学校的工作重点始终集中在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这也是当下学校的一大特色。您能具体谈一谈“整合”的过程、方法和实效吗?
李银元:好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最为直观的优点就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比如说物理课里边的电场线,它本身是一个立体的东西,而书上只给了一个平面图,以前老师最多也就在黑板上画一个空间画出来,往往很不标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现在我们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平面的图形处理为立体的空间效果,使其更直观形象,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线是怎样的,是如何形象描绘电场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知识承载量大。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教师可以把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呈现一部分教材和资料上没有的习题,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容量,又能够使很大一部分学生,主要是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学生反复学习。传统的课堂只是老师说出题目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其他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需要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思考才能够掌握。所以整合后的课堂更有利于我们全体学生的迅速成长。
但是多媒体不能滥用,必须结合课型和课程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这节课直观性比较强,而且要求呈现一个运动的变化状态,用多媒体就比较好;如果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不分课型内容的盲目使用,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关键是靠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甚至还领先老师的思维,由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最终的目的。
问:的确,课堂教学的成败关乎学校的发展。那么学校如何界定教师的“整合”优劣呢?
李银元:我们每一堂课都要求填写“教学日志”,包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是浅层次的考核目标,可以量化考核,是解决“用不用”的问题。用的好不好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考核: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竞赛课或者公开课。主要是中青年老师参加,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备课组相互之间要听课,听课之后把他们认为好的老师推荐出来,然后参加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在内的大学科组竞赛。学科组再推荐一个能够代表自己学科组的人选,最后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学校分成文科和理科两个大组进行比赛、评定。这个评选结果会装入教师的成长档案、业务档案里面,为将来的评模选优、职称晋升等做考核指标。
问:今年4月,昔阳中学举办了山西省示范高中示范点展示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观摩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会上,专家给予了你们很高评价!
李银元:是的,当时我们展示的实验项目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来自全省53所学校的330多名领导、老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了交流活动。专家组对展示活动的评价是“昔阳中学以示范高中应有的自信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的、自助餐式的展示活动模式,让我们告别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那种作秀式的、表演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模式。昔阳中学在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平台搭建、资源的整合管理运用等方面已经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也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一步”。
这个评价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但尽管如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上,我们认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提高的地方。比如说课堂教学,实际上学生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学生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获取知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这主要是教学意识和学科意识的问题。想要具备这两种意识,教师们必须做到三个标准:第一个,用问题来诱导学生获取知识,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去听他课的时候,他们也按要求提问了,但是问题不合理,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第二个,要铺设台阶,让他突破难点,打个比方就是让他从楼底下一下跃上三楼是不可能的,但是给他铺设了一个个台阶就非常容易了。就是要把知识点分解开,有些难点要扩散开,这就是台阶的铺设,铺设好了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融会贯通了。而不是你拿一个东西给他讲,现在的状况是,30%的学生能够听懂,40%的人在听但是听不懂,30%的人根本就不听,所以,教师的教学根本没有面向全体甚至都没有面对大部分人。这也是一种不公平,不公平就不能创建和谐的课堂。第三个方面,就是归类研究,这个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去总结规律揭示规律。
问:提出教学意识、学科意识是您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吗?要求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铺就一条自主成长之路,并时刻牢记学生是他们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这样吗?
李银元:的确是这样。我经常强调“强化服务意识、摆对自身位置”。我通常以说教的形式和老师们讲,学生是咱们的上帝,是咱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学生的话,学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老师自身价值也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现在的老师们能够衣食无忧,实际上是这些学生在供养你。那你就必须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让他们成才。就像做买卖的商人一样,把顾客当成他的上帝,当成他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得千方百计地提高他的服务质量让顾客满意。我们想要发展的话,也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途径不同、意义不同而已。在学校,校长要服务于全体教职员工,老师要服务于自己的学生。
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工作制度,就是每周至少听六节课;每周至少有2个半天接待教师;每周至少2个半天接待学生;每周至少半天接待学生家长。然后就是开各类专题会议,每月第一周的周一是中层以上领导的例会;每周六的上午八点是中层正职以上的例会;周一、二下午是年级组、后勤的专题会。这个工作制度里面,接待学生、学生家长也就是体现学校的服务意识,这能够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问:强化服务意识其实是营造一种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体现,回到学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我看到,你们还提出了“创设一种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这一目标,请您谈谈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看法。
李银元:所谓和谐发展,首先从表象上来讲,就是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家都要遵守它,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是和谐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前提上,每一个人,都向更高的目标科学地、合理地发展,包括学校、老师、学生。
首先,学校的环境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硬件上,今年把餐厅改造了,以前没有餐座,里边的工作条件也不是很好;接下来要改造的就是操场,现在已经给县里边打了报告建塑胶跑道,明年5月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的实验室有三套国家标准配备的实验设备,但是教室条件不是很好,现在改造的图纸已经出来了,12月底就要进行招标投建;另外就是教室,现在有些教室不是很规范,这样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利的,比如说教室太长,前边装了一个背投电视,学生听、看都有问题,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这一教育资源的益处,所以要再盖20个教室。这是硬件上的。
软件上,就是学校的制度。在教职工会议上,我就提出制度要让学生自己来建立,就和我们的法律制定一样,要大家共同来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自律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讨论完了以后,大家来遵守,不是老师强制的要求,而是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做到哪些。通过这样人本化的过程,学生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但是,我们要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比如说课堂秩序、自习纪律、课外的一些行为,如何保护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如何遵守就寝秩序、就餐秩序等,我们给出一些大方向的指导,每个班级之间可以有一些差别,但是总的来说要符合学校的整体要求。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铸就一种良性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所以,今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爱我昔中、强我素质、树我形象”的主流意识,牢固树立“我就是昔阳中学,我就是示范高中,昔阳中学就是我,示范高中就是我”的治学处事信条。
问:和谐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软实力”,在构筑这种软实力的过程中,除却要制定一个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外,针对昔阳中学您认为还要加强哪些?
李银元: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重要的是指精神文化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实力”。我们始终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作为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另外,我们提出了“无处不课堂,无处不育人”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要在过去的基础上,优化人文环境,使校园环境充满文化气息,让高雅的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题,使学生培养充满人性化,更加社会化,最终使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的熏陶下实现快速成长。
后记:闲暇之余,偶遇几个同学少年,无不对他们的校长赞叹有佳:“和蔼可亲”、“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优秀”,“做事踏实,平易近人”、“有教育思想”……
李银元其人,善良、纯朴。单从表面上看,对世俗没有太多的想法;实际上,内心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为服务社会的基地——成为实现。如是说,如是做……。他把对教育的热爱全都寄托到了学校身上,寄托到了教师身上,寄托到了学生身上,并且自己以身作则,表率示范!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建成后的海南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以教育基础数据完全整合、有效应用为目标,以统一的基础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软件系统如个人桌面、日常办公、公文流转、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生网上选课、综合素质管理、成长档案管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教学资源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建站等为应用,提供教育资讯、教育资源、网络硬盘、教育博客、即时通讯、教师培训、远程视音频交互工具等功能强大的教育辅助内容,有效解决教育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的各类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局和学校行政管理、教学互动、学术交流、名师课堂、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等各类应用的大融合。江苏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完全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包括不同厂家的应用系统,以及下属单位已有的应用系统,满足全省教育信息化数据统一存储、管理与共享的需求。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1 平台的体系结构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由数据处理层(基础平台)、业务逻辑层(应用功能模块)、和界面应用层三层组成。
数据处理层(基础平台)相当于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核,对公共服务平台中各类应用功能(公共服务功能模块、第三方服务、定制服务等)的服务支撑和管控。基础平台对所有服务提供开放式支撑管控,主要体现在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服务管理、服务分析统计和运营管控等四部分。基础平台同时支持不同层级的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之间的用户与服务管理,以实现省、市、县、校服务体系的整合与协同。业务逻辑层(应用功能模块)是指信息发布、资源、人事、教务等“教与学”、“管与用”的各类服务功能,是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庞大的组 成部分。包含的内容和功能主要有:校产管理系统(学校基本信息、房产与设施信息、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学籍管理系统(学生信息)、 人事管理系统(教职工信息)、 科研管理系统(科研信息)、 体卫管理系统(体育卫生信息)、 办公管理系统(办公管理信息,日常办公,公文流转)、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信息)、 教务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选修管理、排课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 综合素质平台(学生成长记录、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管理)、学生事务平台(学生寝室管理、校内评比管理、学生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短信互动平台、自主建站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学生在线自测系统、专家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教师培训系统、教师职称考核系统、教师教学评估系统、多媒体远程教学与观摩系统、教师在线网上备课系统。应用功能模块可能随着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或变化。应用功能模块能够依据平台提供的服务接入规范方便地安装在基础平台上,在基础平台的支持管控下,实现各类服务管理、服务分析统计和运营。应用功能模块可以由多方提供、更新和优化,以持续满足各类网络教育服务的需求。界面应用层:建设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育门户网站,统一名称和LOGO。可以通过省级教育门户进入各个市级站点,市级站点中可以进一步点击进入县/区/市级站点,且各级站点的风格保持相对一致。在网站上提供登录入口,用户登录后可以直接进入个人桌面系统,进入集成后的各种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这个桌面系统必须是个性化的,能够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范围显示能够操作的模块,没有权限的功能不列出,以确保用户快速定位自己的目标系统。江苏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用户有系统管理员(省、市、县、校四级)、业务管理员(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学生、家长、教工、一般用户等用户角色,不同的用户角色有不同的桌面系统。2.2 系统部署模式 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部署相结合的模式,教学资源类采用分布式结构, 教育管理类采用相对集中的形式。教学资源类由省、市、县、校四级构成,即资源本体存储在各级本地,目录信息逐级汇聚集中管理。教育管理类采用相对集中的部署模式,即原则上只在省一级部署服务器组、防火墙、交换机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件,采用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备份的方式,为下属地区提供软件服务。地市教育局、区县教育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都无需安装维护,只要通过网络远程登录系统,即可实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应用。虽然在物理上是集中的,但在逻辑上仍然由省、市、县、校四级构成。对于下属单位已有的应用系统,需要根据省厅平台提供的标准的数据接口规范进行外围代码的修改,以便能够接入到省厅的统一平台中,实现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由于全省各级教育用户使用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因此能够很方便地实现所有数据的实时管理和集中管理,确保数据统计的真实、准确。系统平台能同时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部署。随着应用的扩展,省级单一中心集中部署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增加分中心来分散中心的压力。 SHAPE \* MERGEFORMAT 2.3 系统特点 2.3.1遵循教育部相关信息化标准:包括《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规范》、《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等标准。3.2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全面:系统功能涵括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满足教育厅、教育局、学校的日常使用需要。系统能满足各种教学教研进修等活动的需要。2.3.3支持分布式、集中式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交互。2.3.4 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数据库,单点登录,统一认证。2.3.5提供多元化的通讯协作功能,包括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不同的协作方式,同时还提供多样化的提醒方式,包括声音提醒、邮件提醒、短信提醒等多种提醒方式,保证用户事务处理的即时性。2.3.6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独特的人性化界面、操作简单,处处注重用户体验。用户可定制桌面,自由组合功能组,体现高度的个性化设置。每项业务功能提供清晰的导航和在线帮助,用户交互流程清晰,同时配有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图文并茂,无需专业人士培训也可自行学习使用。2.3.7统一的服务接口管理,支持现有系统通过标准接口无缝接入基础平台,实现数据中心与各应用系统的登录、基础数据共享、状态监控等功能,将分散的业务处理活动及信息进行有机的融合,彻底消除应用孤岛。2.3.8采用JAVA、.net等先进的技术 架构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成熟稳定的企业级数据库(Oralce等)。在应用层使用高速缓存技术(Memcached, OSCache等),减少数据库读写频率。2.3.9具有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用性、高扩展性:? 通过数据库集群和一些高性能缓存技术的使用及使用一些的负载均衡等方面的优化,使整个基础中心库建设成为能支持1千个以上的瞬间并发、1万个以上用户同时在线的高性能信息处理系统。? 采用关键服务点的HA,保证系统的高稳定性、高可用性,减少单点故障。? 平台处理能力不足时,可方便的增加硬件扩充处理能力。平台具有统一的用户系统,能够实现统一认证。每类应用(AP)应该提供标准规范及标准接口,包括数据接口及界面接口;增加新AP时只要按规范接入即可。扩充新类型的应用时,可以比较方便的增加新标准规范及标准接口,实现迅速接入,并平滑完整的融入平台。2.3.1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防止外部攻击及恶意损害系统等行为,防止数据丢失及误操作的可能。? 平台各种角色用户权限可以做到可配置,权限可分功能级权限及数据级权限;不同角色的界面中只呈现相关权限;无关功能不可见;每个角色仅可以执行有权限功能。? 关键操作有操作日志,操作日志具有不可抵赖性;并可查阅;提供日志备份功能。? 系统的敏感数据须保证其机密性,除具有相关权限者之外,其他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不能通过本系统或其他旁路手段查看相关数据。? 部分关键操作数据有备份,可以回滚;敏感备份数据以密文方式保存。? 提供方便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方式。? 提供有效的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监控手段;一是防止入侵,二是一旦入侵,有日志可查。? 提供有效的安全审计功能。2.3.11支持“电信级”运营,运营业务包括家校互联、资源超市、数字图书超市等业务,并支持各类网上支付功能。2.4 有关建设标准 2.4.1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 建设一个统一基础数据库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标的前提,没有统一基础数据库,就谈不上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建设基础数据库,整合各级各类应用平台的教育基础数据,避免数出多门,便于查询统计,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真正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基础数据库中的具体数据应来源于各类应用系统,例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等。学生学籍数据库、教师人事数据库是教育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基石,加上校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构建全面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教师信息统计分析、学生信息统计分析、学校办学条件评估分析、教学质量走势分析、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查询、教育资源上传下载、教育博客、即时通讯、教师培训、远程教学等深入应用服务,完成数据挖掘整合、信息查询统计、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全面提高江苏省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标准包括信息名称与数据库定义,具体内容要根据整个系统包含的各应用功能模块来形成。2.4.2应用功能模块分类 江苏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功能模块分内含应用功能模块和扩展应用功能模块,区别在于内含应用功能模块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平台独立运行,而扩展应用功能模块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接口与公共服务平台交换数据。
成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登录账号一般是学籍号或身份证号。
1.学生进入“学生系统”参与网上自评,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部分,并提交至班导师处。同时可下载或浏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他评部分的指标评价体系及奖学金申请表,并提交申请到班导师处。2.班导师进入“教师管理系统”,可看到学生自评结果,并对学生进行评测,系统自动将学生自评、教师评测的结果按比例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表中,完成学生综合素质基本指标的评测。3、班导师与班干部以组(班干部和本班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为单位,进行主观他评,对学生的加分、扣分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监督处理,将每个学生综合评价结果添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表中,完成学生综合素质他评结果的评测,系统自动汇总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提交系部审核,最后提交学生处汇总。4、班导师可查询、统计、保存、导出每位学生的资料,作为本班学生成长档案。每学期进行一次,三年制学生有六次资料记录呈现;两年制学生有四次资料记录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表。